從技術趨勢分析,第三季SiC(碳化硅)逆變器滲透率較前一季微增1%,但較去年同期下降2%。值得關注的是,中國市場貢獻全球約65%的SiC逆變器裝機量,盡管其核心零件的功率模塊仍由國際半導體廠商主導,但“國產替代”策略正在推動本土廠商實現(xiàn)突破,未來可能挑戰(zhàn)國際企業(yè)的領導地位。
在一級供應商的競爭格局上,比亞迪受益于旗下車型熱銷,第三季牽引逆變器裝機市占率季增1%,達18%,首度超越日廠Denso,成為市占率最高的公司。匯川技術的市占率亦提升至6%,顯示出中國廠商在該領域的競爭力持續(xù)增強??傮w而言,中國廠商、日本廠商和Tesla合計占據(jù)全球裝機量的一半,而歐美廠商影響力則逐漸減弱。
TrendForce集邦咨詢表示,牽引逆變器區(qū)域的分化日益明顯,中國市場裝機量占全球總量的61%,歐洲則在市場萎縮的壓力下積極改革,削減支出以提升電動車產業(yè)鏈的競爭力。短期內,中國市場的穩(wěn)定需求將繼續(xù)支撐牽引逆變器市場的增長。長期來看,歐洲汽車產業(yè)鏈若能成功實施改革,將有助于提振全球牽引逆變器與電動車市場的整體表現(xiàn)。來源:TrendForce集邦咨詢
更多SiC和GaN的市場資訊,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:集邦化合物半導體。
]]>其中,純電車(BEV)的牽引逆變器裝機量占比為48%,季減5%;而油電混合動力車(HEV)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(PHEV)的牽引逆變器裝機量則從47%提高至52%。從數(shù)據(jù)上的此消彼漲可看出,里程焦慮問題目前仍為消費者購車時的優(yōu)先考量。
從第一季電動車各電壓區(qū)間的牽引逆變器裝機量來看,由于混動車型的增長,電壓≤300V的牽引逆變器裝機量占比達36%,季增2%;而純電車的衰退,導致電壓>300V≤550V的裝機量占比季減1%,下降至55%,>550V的裝機量占比為9%,與上季持平。雖然各區(qū)間占比略有波動,市場主流電壓區(qū)間仍為>300V≤550V。
供應鏈方面,在中國國產替代的戰(zhàn)略下,全球前五大的牽引逆變器Tier 1中,已有比亞迪及匯川技術兩家中國企業(yè)。其中,比亞迪的逆變器屬于自研自產產品,用于自家車型,匯川技術深耕理想、小鵬、小米等新創(chuàng)新能源車廠。
此外,華為的市占率已連續(xù)三季季增1%,未來能否進入前五大供應商值得觀察。整體而言,第一季包含比亞迪與匯川技術在內的中國占比為34%,由歐美日Tier 1主導牽引逆變器的局面已被打破。
由于里程焦慮為結構性因素,加上地緣政治影響,消費者在購買BEV時可能仍采取較保守的態(tài)度,或轉而購買混動車型。根據(jù)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估,BEV第二季的牽引逆變器裝機量可能持平或最多小幅增長,純電車型與混動車型將以均分的形式持續(xù)推動牽引逆變器裝機量。整體來看,第二季牽引逆變器市場將告別淡季,小幅回暖,預估裝機量季增約10%至20%。(來源:TrendForce集邦咨詢)
更多SiC和GaN的市場資訊,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:集邦化合物半導體。
]]>